从《广场协议》看近代日本经济

日本经过二战之后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快的从战败的萧条中走了出来,曾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又在极短的时间内经济全面崩盘,成为“失去的十年”,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恢复往日的荣光。对如此戏剧性的快速发展和衰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日本的经济过山车式的发展?

首先我们从时间顺序上,以历史的角度看一看日本从二战到现在的经济是如何繁荣的。

首先在政治上,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成为了美国的占领区。事实上日本应该是被当时苏联、美国、中国和英国四个战胜国分区占领,但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并没有真正履行约定,最后实际由美国占领并且管控。因此从政治上讲,二战之后,日本部分的失去了自己的主权,比如从军队来看,日本无法拥有真正的海陆军,只能最多拥有自卫队。

战后的日本经济的腾飞,是通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实现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日本作为美国军火和物资最大生产地,每年从美国有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日本曾经多次申请举办奥运会,最早的一次在1940年,但是由于日本在当时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所以奥运会因为战争搁浅。1952年,日本终于成功申请到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资格。日本国民都将此次奥运会作为一次增强国民信心,对外展示日本战后发展的机会。在奥运会之后,日本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资,经济进一步发展。

《广场协议》是1985年美国和日本、西德、英国、法国签署的协议,内容是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贬值,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问题。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逐步成型,生产的产品质量好且比美国本土廉价。美国本土的生产企业认为由于美元对日本汇率高,因此卖不出去东西的原因是美元太贵了,不利于出口,因此向政府施压要求签署协议使得日元升值,美元贬值,得以增加出口。

《广场协议》本质是几个国家通过抛售美元,操纵汇率的协议。本来美国和日本双方都有所诉求,心怀鬼胎,但事实上最终对于美国和日本两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 美国想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增加国内企业在世界领域产品的竞争力。
  • 日本如果同意日元升值,本质上是牺牲了国内出口企业的利益。但是日元升值有几个好处:第一,石油价格暴涨,石油是由美元结算,因此日元升值有利于日本进口石油。第二,日元升值对于日本人民来说是好事,购买力上升,可以在国外进口更多的商品。第三,日本由于在政治、军事上依靠美国,且最近贸易逆差的确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帮助美国解决这个问题。而事实上,经过日本政府测算,日元升值区间在10%至20%之间时,日本企业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由于日本企业在日元升值之后更进一步控制成本,导致即便日元升值也可以通过压缩成本进一步降低价格。这样一来导致美国的商品仍旧在世界范围内不会比日本有更好的竞争力。对于日本,如果日元持续升值,能降低成本的手段都用完了,日本企业只能把自己的生产线转移到人力物力更便宜的地方,比如东南亚、中国。把工厂开到外国,而日本的工人只能失业了。

日本人低估了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市场向来是非理性化的。在1986年1月22日电视屏幕下方路透社新闻栏滑过了一行字:“竹下藏相言明可以接受190左右的日元汇率”。由此日本市场开始了日元升值的疯狂循环。日元最终由于日本政府对于升值的放任态度,导致市场恶性循环失控了。

由于日元的疯狂升值,日本很多小企业最终扛不住了。日本政府这时候进行了错误的决策,认为只要降低银行贷款利息,企业贷款更加方便,有了钱,升值带来的压力就会减小。但是拿了钱的投资人不会去投资给利润低的制造业,而是直接进入了股市和房地产。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泡沫经济,使得本就虚浮的实体经济更加无人问津。

但是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炒起来的股市和房市泡沫很大,一旦泡沫破了,没有制造业兜底,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崩盘。日本政府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再次出手,想让过热的股市和楼价降温。日本政府又祭出了5年前使用过的那招——调利率,只不过这次是往高调,而且调整的幅度太大了,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的利率,从2.5%升到了6%。这是日本政府的第二次决策失误,导致了过热的经济直接硬着陆。最终导致日本的股市连带房市暴跌,银行大量坏账。

说到这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广场协议》,而在于日本自己的脱实向虚。金融业吸引资金的能力天生就很强,很容易就吸走实体经济的血液。日本的教训已经说明了,金融业固然不可或缺,但绝不能缺乏政府的管束,任凭其疯狂扩张。

参考资料

知乎.被误读的“广场协议”:日本是如何把自己玩死的?

维基百科.广场协议

B站.骁话一下:面对疫情日本为什么不取消奥运?带你算算政治经济社会三本账

B站.巫师财经:日本经济崩盘始末


庄敬日强,功不唐捐。